成本管理信息租金、内部冲突与控制绩效

摘要: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针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绩效问题展开研究,探讨了施工项目特点对经理人成本控制中信息租金的影响及对制定目标责任成本过程中委托代理双方冲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信息租金、内部冲突单独和两者交互对施工项目责任成本控制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施工项目关键成本因素难以被定量化,成本计算不具备重复可验证性,当施工项目成本节余空间较大时将导致项目部经理人的寻租行为,但信息租金会随着博弈次数的不断增加而减少。信息租金和博弈冲突均对项目部的全年成本绩效具有不利影响,但当外部环境为奖励机制时,冲突与信息租金的交互作用能够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绩效。依据实验结论,本文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王新 毛洪涛 曾静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学院
    一、引言

        建筑行业的成本估计与控制属于经验依赖型过程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成本广泛受到未知因素的影响,影响施工项目的众多关键成本因素难以被定量化,施工项目实际成本与预计成本的超标成为该行业较为普遍的现象 。当施工内容独特、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多、不确定风险大时,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导致了施工项目中采用目标责任成本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时受到的阻碍较多。在施工企业目标责任成本的控制中,建筑公司层面负责全面管理和考核成本水平,项目部层面负责具体控制和实施目标责任成本,并由项目部向公司汇报目标责任成本的实际执行情况。由于施工项目的特殊性,当面临原材料价格变动、工期变动时,项目部经理明显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诱导经理人真实报告其私人信息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具有计划性的好处。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兴趣的一系列话题是: 经理人会如何利用这一私人信息? 其是否会利用这一信息优势去进行寻租,获得超过其在对称信息或者完全信息下应该获得的收益部分? 委托人与代理人是否会因这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双方在制定目标责任成本时的冲突严重? 经理人的信息租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冲突究竟将如何单独及交互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绩效?大量的研究者从最优激励模型的视角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展开了探讨 。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在代理理论的背景下,采用规范分析和模型推导的方法,在理论上解决信息不对称时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激励兼容性约束下的最优化决策问题,众多研究者在开展这一系列研究时不断放宽假设条件。然而也有研究者对这一思路的研究提出了批判,例如, 认为现有研究的重要缺陷在于没有考虑代理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代理人的行为集、效用函数和结果的条件概率分布均不可观察,如何在关键性要素未知情况下进行最优化决策是未来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建议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模型的细节有效性方面,改变过去对于人性的简单假设和纯理性的分析,关注人的行为决策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解释力与预测力。因此,本文采用计算机实验研究的方法,以代理理论和行为理论为指导,结合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就其成本控制问题展开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 ( 1) 施工项目的成本节余空间与项目部经理寻租的信息租金的关系; ( 2) 施工项目的成本节余空间是否会引发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冲突; ( 3) 施工项目中,经理人的信息租金、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冲突关系将如何单独及交互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绩效,在信任与非信任的背景下,这一影响有何不同?

    二、文献综述

        关于经理人信息租金的分配问题,早期的研究认为经理人因为拥有信息优势,可能存在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为了规避这一现象的出现,委托人应设计一种最优激励合约,这种最优激励合约应首先决定适当的经理人状态依赖性报酬 ,再决定基本工资 ,通过这种方法,榨取经理人所获得的所有信息租金。但随后,研究者们认为,信息租金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是双方信息不对称下的次优选择,为避免经理人行为的扭曲,应允许其保留有一定的信息租金。Baron 和Besanko ( 2000) 认为信息不对称将影响到代理契约的设计,为使资源配置达到有效率,契约设计必须能够有助于揭示经理人的私人信息,这必须通过给予代理人某种信息租金的方式实现。Laffont 和Martimort ( 2000) 指出,信息租金的存在会扭曲交易量,需要委托人权衡信息租金与配置效率的冲突以优化契约。Allen 等( 2000) 则探讨了公司中各部门经理人在争取资本预算中其信息租金所起的作用,其研究发现,NPV 为正并不是决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唯一因素,项目能否投资,还取决于经理人关于项目质量优劣的私人信息和愿意付出的努力,这可能导致项目的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问题,依据披露性原则,设计最优激励合约,应当能够诱导经理人真实报告其私人信息。为此,最优激励合约必须为高质量项目的经理提供更高的信息租金。

        行为理论的研究指出,组织内部的冲突既可能给组织带来好的影响,也可能造成组织的功能失调。早期关于组织冲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冲突对于组织的负向作用,研究者们指出冲突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关系紧张,沟通缺乏信任感,个体独立于组织之外,降低工作效率 。员工在冲突的环境中难以将精力集中于任务的完成上,由于冲突所产生压力而导致的情绪波动也将阻碍员工的创新和思考,所以组织的管理者总是尽可能减轻或避免冲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后续的研究中也有研究者认为,一味地制止冲突可能会使组织内部的关系过于稳定而缺乏活力,从而导致组织创新能力下降、组织业绩下滑、管理层决策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冲突可能有助于增进企业的业绩表现,增强企业的创造力和决策的效率,增进沟通的有效性等,最终提升企业业绩 。当处于冲突时,组织成员需要面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换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以促使组织成员努力寻求各方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Jehn ( 1995 ) 、Amason ( 1996 ) 、De Dreu 和Weingart( 2003) 认为冲突本身可能具有双边效应,因冲突维度的不同其对组织产生的效果也不同。Jehn ( 1995) 认为冲突本身是可以分为多类型、多维度的,有的维度可能提高企业绩效,而有的维度则可能损害企业绩效,他具体区分了两种冲突: 任务型冲突和关系型冲突。任务型冲突是组织成员对任务目标认识上的不统一,如在资源分配、工作流程和事实解释上都可能存在冲突; 关系型冲突则是组织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组织规范认知上的差异。大多数的研究指出,组织内部人员关于任务的冲突,是由于任务目标认知的不一致所引发的,冲突有助于统一认识,提升企业的业绩,而关系型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所引发的,容易造成团队关系紧张,导致企业业绩下降。从动态的视角检验冲突与企业业绩表现之间的关系,指出初始业绩表现的反馈将会引发后期组织的任务型冲突与关系型冲突,但是组织成员间的信任感,将会缓解未来冲突进一步恶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另外,Friedman等( 2000) 通过路径分析法指出,关系型冲突可能是协调任务型冲突与企业绩效的中间变量。 等也认为关系型冲突可以调节任务型冲突和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随着关系型冲突的加剧,任务型冲突所能带来的好处将会消失,这也可以解释研究中关于冲突对组织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不同和变化。冲突对组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仅仅具有双边效应,而且任务型冲突还可能转变为关系型冲突,这说明任务型冲突虽然可能带来绩效的提升,但是过于强化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施工企业中项目的复杂性客观上造成项目工期、难易程度、所处的地理位置、施工季节等多样化因素都将影响项目的施工成本,且这一成本构成不具有重复可验证性,处于项目一线的经理人对施工项目的成本发生拥有直接的信息优势,特别是当项目复杂化程度越高时,项目部经理的信息优势越为明显。按照代理理论的基本假定,当采用目标责任成本对经理人实施考核时,项目部经理会利用信息优势,将目标责任成本制定在较容易实现的水平,从而出现预算松弛的现象。因此,研究者认为,当施工项目难度越大,成本节余空间越大时,经理人寻租的可能性也越大,从而提出假设H1a:施工项目成本节余空间越大,越有可能导致项目部经理寻租,经理人获取的信息租金越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部经理参与制定目标责任成本和完成目标责任成本,既依靠私人信息形成预算软约束,也在目标责任成本编制与执行中向公司管理层传递这一私人信息,因此,在目标责任成本的连续设置和考核过程中,公司管理层与项目部经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逐渐降低,经理人的信息租金不断被缩减。
        研究者提出假设,在目标责任成本的连续设置和考核过程中,随着其连续进行,项目部经理的信息租金会不断减少。当施工项目的成本节余空间越大时,委托人与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在达成一致性目标责任成本之前进行反复的博弈和冲突,以期望在冲突中逐渐获取对方的私人信息,如果将其延续到目标责任成本的连续设置与考核,博弈次数会随着博弈的连续进行而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也会逐渐降低。研究者提出假设, 施工项目的成本节余空间越大,在制定目标责任成本时,委托方与代理方双方的冲突越严重,但在连续博弈过程中,冲突会逐渐降低。经理人的寻租行为,既包括目标责任成本制定中的逆向选择,也包括经理人在执行目标责任成本中的道德风险。本文中采用两种方式度量目标责任成本的执行效果,分别为目标责任成本的绝对控制绩效( 用于度量最低可实现成本与实际完成成本的差距,代表成本节余的最大空间) 与相对控制绩效( 用于度量目标责任成本与实际完成成本的差距,代表目标责任成本的完成程度) 。在经理人拥有的信息租金较大的情况下,在初始制定目标责任成本时,预算松弛能够帮助项目部经理较为容易地完成目标责任成本,实现的相对控制绩效较好。但当博弈过程连续进行时,下一阶段的目标责任成本制定中,管理层会迅速发现经理人的这一私人信息,制定目标责任成本时更为严格,从而提高经理人实现目标责任成本的难度,降低相对控制绩效。同时,为避免私人信息的泄漏,经理人的后续最佳选择是: 保留潜能,刚好完成目标责任。因此,从整体的目标责任成本来看,经理人的信息租金越大,前期相对控制绩效越好,后期信息租金对相对控制绩效没有影响。研究者提出假设,经理人拥有的信息租金越大时,前期相对控制绩效越好,而后期信息租金对相对控制绩效没有影响。如前分析,经理人拥有的信息租金及与之相联系的考核机制会导致其降低挖掘最低成本控制的动机和潜能,经理人拥有的信息租金越大时,实际完成成本与最低可实现成本之间的差距也越大。因此,研究者提出假设,经理人拥有的信息租金越大时,绝对控制绩效越差。